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最强音。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吹响创新的号角,宣告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明确提出要“培育创新文化”。从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培育创新文化”,表明我国创新文化建设从注重外延到注重内涵的转变,将实现从强调理念倡导到强调实践引领的飞跃。深刻领会这一重要论断,对于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型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为创新文化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培育创新文化,必须具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和格局,才能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构筑起中国特色的创新文化,即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继承创新基因,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创新动力,从世界优秀文化中获取创新灵感。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中,要通过对传统价值观念的理性审视、自觉培育,激活创新精神,为创新型国家发展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挖掘红色革命历史,传承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创新文化的构筑和培育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培育开放竞争的创新理念。培育创新文化,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对于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应该以博大的胸怀和宽广的眼界,吸收和借鉴世界文化的先进因素,促进文化发展和文化融合,让中国创新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相辉映中更加灿烂夺目。
教育浸润为创新文化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bob手机综合app官网版 - 安全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置身于当前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大局,教育要更加主动地培育和践行创新文化,持续加强对年轻一代的创新文化教育,努力培养青年一代的创造力。
牢固树立鼓励创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文化的深层内核是推崇批判性思维,鼓励科学怀疑和求真务实,尊重首创精神和自由探索。因此,bob手机综合app官网版 - 安全版 教育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培育,将创新文化中内含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教育创新是时代所趋,是强国所期,是bob手机综合app官网版 - 安全版 必须践行的使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把握好课堂这个创新文化浸润的重要渠道,注重教学方式从灌输性的知识教育,转向启发式的思维训练。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引导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旨趣。
构建衔接有序的创新教育体系。构建特色鲜明、大中小学上下衔接、内容丰富的创新发展国民教育体系,搭建畅通的创新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切实引导青年一代以入脑入心的创新文化涵养优良学风,激发青年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和为国创新情怀。
时代风尚为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应大力倡导“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时代风尚,努力营造民主、生动、活跃的创新氛围。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是创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建立鼓励改革创新、宽容失败的干事创业环境。尊重科学家、企业家的主体地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激发企业家精神。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确保创新者的合法收益,促使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不断完善容错免责机制,激发改革创新的热情。
推行与创新环境相适应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文化要坚决贯彻党的创新战略,建立创新奖励机制,进一步破解创新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为培育创新文化提供更扎实的创新实践基础。
营造尊重创新的社会舆论氛围。在全社会宣传创新,倡导创新,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通过传播创新文化、讲好创新创业故事、选树创新典型,弘扬创新精神,让创新理念深入人心,让创新实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肖红艳(作者系bob体育app官网登录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辅导员骨干专项项目20F2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