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记忆 | 最好的致敬是传承
更新时间:2021-11-23 00:26 点击量:
连队的历史就是老兵的故事,连队的历程就是老兵的心路。老连长常说:“只有老兵最懂连队,他们退役越久,便就懂得越深。”11月19日,8位退役老兵走上了通识教育的讲台,他们有的是创业精英,有的是人民教师,有的是退伍战士。但不论身份与否,他们都曾标识统一,青春相似,怀一种精神永远铭记心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老兵记忆里的那支连队。
张鹏飞:“连队成立之初,除了一腔热血之外,我们就只剩下了困难——没有服装,没有鲜花,更没有保障,我们被同龄人质疑、抵触、孤立。当时的“光盘行动”、“文明创校”既是bob手机综合app官网版 - 安全版 发展时的文化缩影,也是我们那年肩上的小小责任。即使当时举步维艰,但我们的初心却和他人的质疑一同伴随青春成长,因为我们在做正确且正义的事情。也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兄弟连的火种一直在老兵的传承下无限延续。”
陈立刚:“连队公益起航站是2013年奔赴邵阳绥宁开展乡村支教,然后我紧跟连队公益步伐,从长沙第一站地铁开通的志愿者到高原青海支教再到常德澧县励志家园福利院,这些公益善举不断地洗礼我的心灵。队伍的大小不代表传承的多少,后来我在工作岗位中以‘兄弟连’为‘样板图’创建了‘先锋连’,这就是连队文化的精神力量。在服役期间,我穿坏了5双军靴,整整齐齐放在房间舍不得扔,就好像一遍遍回顾我在兄弟连走过的足迹。”
魏星:“我们‘通讯排’刚组建时是从一张办公桌开始的,那时候得到一件几十元钱的小军裤和小T恤就会很开心。淋过外出执勤的雨,在地下室一起吃过盒饭,喜欢穿着戎装和男生比五公里负重,在百公里毅行路上鞋底掉了不愿意打报告,仅仅是因为害怕怕掉队。今天,我们那年的‘通讯排’变成了更好的‘花木兰’,有了更飒爽的火凤凰和冲锋衣,有了更温馨的宿舍环境。我们在幸福的当下要时常追忆连队来之不易的过去,更不能停下追梦的脚步。”
阳辉宇:“服役时我有过很多疑问和迷茫:为什么我要天天打扫卫生?为什么我要时刻保持内务?这样的生活有何意义?在一次与连长的谈心中,他的一句话令我幡然醒悟:‘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先适应环境,再改变自己。’从那以后,我对生活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态度,这也成为后来我在创业道路上的一个‘智慧锦囊’。许多成长也许一时半会并不见其效,但日后必见真章,在连队的生活经历就是这样的成长。”
孔祥兴:“在我的大学时代,连队既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又是一块塑人的阵地,从班员到班长,从排长到司务长,我见证了连队由‘人管人’到‘制度管人’再到‘文化育人’的‘三级跳跃’。留校工作初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实训管理员,借此机会在考研路上以自律和孤独奋战,最后很荣幸成为了母校的一名辅导员。但是我经历可以这样概括:我因连而生,随连而行,伴连而兴,为连而战。”
刘漩:“2019年9月,我在全连兄弟姐妹们的送别下藏着不能和兄弟九连一起退役的遗憾来到了梦想的军营。从踏进班级开始,我惊讶地发现连队管理模式与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竟高度“吻合”,不论是体能训练还是整理内务,不论纪律意识还是文化活动,我都能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在连队的一年我不仅打好了身体素质的基础,也学会了用知识和思想武装自己。我从一个稚嫩的少年蜕变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这其中,有连队的锻造和培养。”
李志奇:“我的故事最值得写的一笔就是感恩。在大学4年时光中,是连队以大爱之心资助我生活,又以严慈相济鞭策我成长,从学习到工作,面面俱到。自记事起,我也许没有父爱和母爱,也没有一个完整的家,但我从来不缺温暖和关爱,因为我有连队这个大家庭,老连长就是我的家长。”
文官玉正:“2017年,我们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带着兄弟连的文化和理念奔赴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在平均海拔4000m的高原上,创建了一支‘高原兄弟连’。这里的孩子因为地域环境的原因而不能接受平等的教育,但他们的精神是纯洁可贵的。我们每天克服高原反应,即使是流着鼻血走路困难也要完成支教任务。而我也领悟到:奉献精神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这离不开经年累月的修身正己,这也正是连队不断在公益路上砥砺前行的原因。”
八位老兵用八个不同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感恩与传承。从2010年到2021年,从老连长一个人出发,他带领十二支连队前赴后继,是感恩的力量让我们凝聚在此,也是传承的火种让我们生生不息。长风破浪会有时,愿我们连歌永远嘹亮,愿我们的连旗高高飘扬。